福建师范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63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院简介及师资队伍、重点学科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6 11:3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7清宣统帝的老师陈宝琛创建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国文系科,是全国较早创办的中文系学科之一。建国以后,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学院等单位经过调整合并成立福建师范学院,保留发展了中文系,1972年改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章靳以、胡山源、严叔夏、黄寿祺、俞元桂等先贤在此任教,为中文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0年5月,在原中文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文学院,增设传播学系。2004年10月,在传播学系的基础上,独立成立传播学院。现为118个教研室。
★师资队伍
    ☆现有在岗教职员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正高35人,副高43人,具有博士学位67人,在读博士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了75.72%,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5.04%

博导32人,其中我院23人,外聘9人。


      ☆硕导70人,其中我院49人,外聘21人。
★各类学生规模

   ☆全日制研究生584人(硕士478人,博士106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27人。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56人(2008级252人,2009级302人,2010级297人,2011级305人
学科建设
    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2007年)。
    ☆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2004年)。
    ☆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2003年;戏剧与影视学,2011年)。
    ☆12个博士点与博士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专业、现代写作学、文化与传播、文学语言学)
    ☆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
    ☆13个硕士点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戏曲学、中文学科教育硕士、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现代写作学、文化与传播、文学语言学)
    ☆2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200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09年)。
    ☆1个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1995年)。
    3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2005年)。
    ☆3个服务海西重点项目(两岸人民共有的文化亲缘和精神家园——闽台文学的百年流变,福建海洋文化与海西文学研究 ,海峡西岸濒危语言学文献及资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
    ☆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福建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创新基地、福建省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08年)。
    ☆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文福建研究中心,2005年)。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校级)(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
    ☆3门省优质硕士课程(汉语史研究、福建区域文学史、汉字学)。
    1个校级重点学科(文艺学)。
    ☆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文本文体学)。
    ☆2门校级优质硕士课程(汉语修辞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1:08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2:56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3:54 | 只看该作者
重点学科
1、中国古代文学

本学科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点,第七批博士学位点,是省“211”工程中国文学重点学科的主干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经学与文学、魏晋南北朝唐宋诗文、元明清小说与戏曲、古籍整理研究等。本学科由黄寿祺教授、陈祥耀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奠定基础。中间经由穆克宏、张文潜、齐裕火昆 、陈庆元等教授进一步建设拓展、发扬光大,于1998年获得博士点。原学科带头人为齐裕火昆教授,现学科带头人为陈庆元教授。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2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4人。近几年承担过国家项目有:80年代中期,黄寿祺教授《中国易学史》、1996年陈庆元教授《明清以来爱国主义文学》、2001年陈庆元教授《文学:地域的观照》、2003年郭丹教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文学批评》、2004年李小荣教授《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黄寿祺《论〈易学〉之门庭》(论文);陈祥耀《我国古典诗词的演变的几个宏观规律》获省社科二等奖(1989);穆克宏《〈玉台新咏〉笺注》(古籍整理);陈庆元《谢眺诗歌系年》(论文)获省社科三等奖(1989);穆克宏《〈文心雕龙〉研究》(专著);陈庆元《中古文学论稿》(专著)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齐裕火昆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专著)获教育部社科二等奖、省社科二等奖(1994);陈庆元等《学生古文鉴赏辞典》获省社科三等奖(1994);郭丹《〈春秋左传〉直解》获江西省社科二等奖(1997);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专著)获省社科二等奖(1998);齐裕火昆等《中国讽刺小说史》(专著)、穆克宏《滴石轩文存》(专著)、连镇标等《〈易〉学与道教文化》获省社科三等奖(1998);穆克宏《〈昭明文选〉研究》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陈庆元《文学;地域的观照》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郭丹等《先秦两汉文论全编》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陈庆元《大明泰始诗论》获中国社科院《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2004)。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4:04 | 只看该作者
2、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点,第七批博士学位点,是省“211”工程中国文学重点学科的主干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散文、杂文研究、现当代小说暨文学思潮研究、现当代戏剧研究、台港澳暨华文文学等。本学科由著名学者俞元桂教授奠定坚实基础,由姚春树教授、庄浩然教授、汪文顶教授加以承传与拓展。原学科带头人为姚春树教授,现学科带头人由汪文顶教授担任,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和省部级项目3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2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姚春树《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前言》获省社科三等奖(1989);俞元桂、姚春树、汪文顶《中国现代散文史》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1992);姚春树《中国现代杂文史纲》获省社科一等奖(1994);汪文顶《战时散文纵横谈》获省社科三等奖(1994);汪文顶《现代散文史论》获省社科二等奖(1998);姚春树、袁勇麟《20世纪中国杂文史》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省社科一等奖(2000);郑家建《〈故事新编〉诗学研究》获省社科二等奖(2000);庄浩然《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郑家建《历史的探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与“五四”思想史论》等系列论文、哈迎飞《“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郑家建《文学史的叙述问题》获省社科佳作奖(2003);袁勇麟《当代汉语散文流变论》、席扬《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论》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庄浩然教授负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被评为省优秀课程。

3、汉语言文字学

本学科为国家第三批硕士学位点、第八批博士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汉语史、现代汉语与方言、汉语修辞学等。本学科由李如龙教授、梁玉璋教授奠定基础,现由马重奇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10人,现已形成学科带头人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具有自己研究特色的学术队伍。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国务院各部委及省社科规划课题14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马重奇《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马重奇《漳州方言研究》获省社科一等奖(1998);李延瑞、林新年《现代语言学概要》获省社科三等奖(1998);马重奇《汉语音韵学论稿》获省社科一等奖(2000);刘永耕《汉语语法学论稿》,陈泽平《福州方言研究》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马重奇《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马重奇教授和谭学纯教授负责的《汉语言文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马重奇教授负责的《汉语史》被评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4:14 | 只看该作者
4、文艺学

本学科为国家第四批硕士学位点,是文学院于2003年9月获选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与批评、古代文论、文学教育与美学、影视艺术等。本学科由李联明教授、郑松生教授、孙绍振教授奠定基础,现由南帆研究员(特聘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7人。承担过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23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孙绍振《文学创作论》获省社科二等奖(1989);孙绍振《美的结构》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5);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特等奖(1996);朱以撒《书法创作论》获省社科一等奖(1998);孙绍振《论幽默逻辑的二重错位律》、潘新和《叶圣陶写作教育思想探要》获省社科三等奖(1998);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9);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获省社科二等奖(2000);孙绍振《论幽默逻辑》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孙绍振《从西方文论的独白到中西文论的对话》获省社科一等奖(2003);颜纯钧《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朱以撒《书法审美表现论》、赖瑞云《混沌阅读》、潘新和《中国语文教育史论系列研究》、王珂《诗歌文体学导论——诗的原理和诗的创造》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

5、古典文献学

本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唐代以前文献、区域文献等。本学科由张善文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进站博士后3人。本学科两个研究方向中,唐代以前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为张善文教授,主要研究与易学、经学、宗教文化相关的古代文献。区域文献研究学术带头人为陈庆元教授,主要研究闽台区域地方文献。梯队成员共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张善文《周易辞典》、陈定玉《严羽生卒年及其著作考辨》获省社科三等奖(1994);方宝川《太谷学派遗书》(第一、二辑)获省社科二等奖(2000);陈定玉《严羽集》、陈庆元等的《〈蔡襄全集〉(校注)》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张善文《周易学说》、方宝川《太谷学派遗书》(第三辑)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张善文《洁净精微之玄思:周易学说启示录》、李小荣《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及其它科研项目30余项。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4:25 | 只看该作者
6、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本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一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队伍,共有教授5人,其中3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人,讲师2人。本学科学术带头人为谭学纯教授。目前拥有3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文学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汉语教学研究。谭学纯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参与国内文学语言学学科建设,现主持文学语言学研究。陈维振教授现主持理论语言学研究。沙平教授主持我校海外教育学院工作并主持汉语教学研究。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陈维振《有关语言习得的争论及其意义》获省社科三等奖(1989);谭学纯、朱玲《接受修辞学》获首届“安徽文学奖”理论奖(1993);陈维振《英吉利教会史》获省社科一等奖(1994);沙平《论母语方言对方言区师范院校共同语学习的影响与对策》获全国师范院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论文评选一等奖(1993—1997);谭学纯、朱玲《接受修辞学》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陈维振等《范畴与模糊语义分析》获省社科一等奖(2003);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获省社科二等奖(2003);陈维振《后现代的转向》、沙平《汉语描写语法学方法论》、祝敏青《小说辞章学》获省社科三等奖(2003)。

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学科为国家第五批硕士学位点,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之后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中西比较文学,欧美文学,东方文学等。本学科由李万钧教授、温祖荫教授等奠定基础,现由孙绍振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和在读博士5人。承担过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2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的有:李万钧《欧美文学史与中国文学》获省社科二等奖(1994);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研究》获省社科三等奖(2000)。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4:47 | 只看该作者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依托文学院(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精品课程、12个博士点及博士招生专业等)强大的学科优势与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面向21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语文学科教学能力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课程结构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书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文学作品导读、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说创作论、语文学科与课程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含微格教学)、学科教材与课例分析、中学课文基础名篇选讲、多媒体课件设计、应聘课堂模拟等。

三、专业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着重全面培养师范生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该专业人才培养紧紧围绕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点,融汇语文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注重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已实施多年的“1+4”模式教学改革实践,创设模拟讲课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中学语文课文基础名篇选讲》和《模拟应聘课》等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提升师范生分析解读作品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四、师资队伍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6人,高职称教师比例达到78%;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占62%。文学院充分将现有高职称和高学历师资队伍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

五、就业趋势

毕业生主要从事高等和中等学校中文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编辑出版、新闻及与中文相关的其他工作,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人约为15%,就业率都在95%以上。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预计在未来5-10年内,对中学语文教师仍然有大量的需求。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一、培养目标

    依托文学院(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精品课程、12个博士点及博士招生专业等)强大的学科优势与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面向21世纪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并具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本专业主要为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事业及文化传播、宣传等单位输送高层次中文学科教学、科研的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课程结构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文学作品导读、文学创作论、小说创作论、西方哲学概论、美学、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学术动态系列讲座、现当代、语言与文学研究系列选修课程、中外融通系列选修课程、应用实践系列选修课程等。

三、专业特点

    中国语言文学基地是全国首批国家文科基地,中文基地人才培养实验区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和研究应用型人才,注重文理、社科等通识教育,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科研、创作、口头表达、社交等能力的训练,把人才培养“发展性”的特质落实到培养目标上。注重营建优质研究生的苗圃,培养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应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适应中文学科多层次岗位的需求。

四、师资队伍

    本专业配备了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6人,高职称教师比例达到78%;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占62%。文学院最大化地利用现有高职称和高学历师资队伍的教学资源投入中文基地专业的教学。

五、就业趋势

    本专业40%左右的毕业生免试保送攻读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60%以上,其余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率达到100%。可从事高等和中等学校中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须具有教师岗位的资格证书)、编辑出版、新闻媒体、文秘及与中文相关的其他工作。根据社会对中文人才需求的预测,预计在未来5-10年内,对中文人才仍然有大量的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福建师范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2 21:24 , Processed in 0.07892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