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108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科学学院简介及师资力量、重点学科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6 16: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百年辉煌的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年)和福建协和大学(1915年)生物学系,以及1939年设立的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53在上述几所院校调整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师范学院生物系,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于1994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0510月再次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沿用至今。

学院伴随着福建师范大学百年历史而不断发展壮大,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命科学学科体系,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这里曾经走出过郑作新、唐仲璋、唐崇惕、曾呈奎等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俞永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丁汉波、王岳、周贞英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教授,取得了庆大霉素、灰黃霉素和碱性脂肪酶等一批在国內外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原办学地点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程埔路172号,200612月,生命科学学院整体搬迁到位于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的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学院现有教职108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75.6%,具有硕、博士学位人数占教职工总数64.2%。学院还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人。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65人,全日制博士生8人,硕士生262人。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已建立了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先后为国家输送了7900多名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海峽西岸重要的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拥有“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了“生物科学”函授本科专业。学院与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开设了“中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以及“生物制药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与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联合开设“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学院还是福建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培训基地和福建省中学生物骨干教师培训点。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6:17:09 | 只看该作者
依托百年师大的整体优势和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达到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现拥有“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高级生理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并拥有“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现代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海西经济区生物应用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海西工业生物绿色炼制关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院还拥有“发育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等三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科学”省级特色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校级重点学科,承担七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先后主持过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以及先后承担过“973” 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专项、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学院还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实力。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了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职工小家、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等荣誉称号,有力地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整体搬迁到旗山新校区后,极大地拓展了学院的发展空间,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学院现拥有4座教学科研实验楼和馆藏丰富的动植物标本馆,总面积18200多平方米,共享着学校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学院抓住机遇,加快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近几年,各级部门共投入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并建立了“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科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对研究生、本科生全天候开放。生命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工将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实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学院新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6:17:44 | 只看该作者
重点学科
“生物技术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近十年来,先后完成了国家火炬高新技术、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福建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共16个课题的研究工作。4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2项达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1项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①微生物生化工程:本方向建成了以工业微生物育种(分子育种与诱变育种)、微生物酶工程、发酵代谢调控、生物大分子制备和海洋微藻异养化发酵纯培养的研究技术平台。本方向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着力于生物工程产业化。发表论文320多篇,编写专著3部(科学出版社),授权专利6项;有12项技术先后转让上海江桥制药厂、上海星火制药厂、深圳绿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厂、内蒙古赤峰制药厂、福建麦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和福建天之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②器官的发育及再生:人类牙齿再生的研究在国内还未有研究小组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工作处于国际和国内领先的地位。与本方向相关的研究已经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省重大国际合作科技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2项省重点科技项目的资助。在本领域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十多篇文章,申报国家专利3项。

③医学生物材料:本研究方向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福建省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给予有力的支持。

④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及转基因植物:本研究方向已从我国花生栽培品种中克隆出芪合酶基因的cDNA全编码区片段,测序结果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Y170347)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⑤水产动物育种与增养殖技术:本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产动物,强调为国内、省内水生名特优新种类的种苗产业化服务,主持承担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科技部项目和国农办等一批国家级研究任务以及省重大、重点项目,研究内容处于学科前沿领域,最终成果直接促进科技、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⑥工业生物技术:本方向建成了高经济价值工业微生物资源筛选和分子育种、产脂微生物开发、发酵代谢调控和海洋微藻异养化发酵纯培养的研究技术平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6:18:01 | 只看该作者
“发育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师大生物系集中了发育生物学家丁汉波教授、庆大霉素发明者微生物学家王岳教授、寄生虫学家唐仲璋、唐崇惕父女教授(后为父女院士)等著名的生物学专家,在全国确立了知名的地位。八十年代,由丁汉波教授创建的“发育生物学”被列为省重点学科,与美国著名学者牛满江教授合作并开展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开创了我省国际科技合作的先河,在国内颇具影响。 “九五”期间,我校“生物工程学”列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进行建设。经过五年的建设,该学科建成了以发育生物学和微生物生化工程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使之成为我省最完备的生物科学和技术研发基地之一。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和其他重大项目多项,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6项通过技术鉴定,4项达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九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国家A级验收,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成果。

学科带头人陈一平博士系我校校友,是国际著名的发育生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热心于我校的学科建设,与我校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根据省政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的原则,2002年陈一平博士获准受聘“闽江学者计划”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闽高教[2002]78号文件,2003年1月正式实施)。受聘以来,陈一平博士每年均回国2次,在国内的工作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了具备先进研究手段和研究理念的发育生物学研究团队和学科群,在先进实验方法和技术引进、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立项和申请、对外联络扩大影响、争取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在我校建成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新颖,研究水平领先的发育生物学学科。

本学科已形成以下四个极具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1. 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器官再生:内容主要包括:⑴ 以小白鼠为动物模型对早期牙齿发育中的牙齿起始和与牙齿诱导能力有关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将可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人类牙齿再生的研究中,对理解其他器官的发育过程也有普遍的意义。⑵人类牙齿再生技术的建立。利用人类的牙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其他来源的成体干细胞进行人类牙齿再生的研究。这是一项原创性和开拓性很强的工作,对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有重大意义。

2. 组织工程材料:本研究方向围绕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组织工程材料。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⑴蛛丝蛋白作为高性能组织工程材料的系统研制。最终目标是使蜘蛛丝成为组织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型生物材料。⑵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研究。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骼主要的无机成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医学临床应用引起广泛的重视, 已用于骨缺陷的修复、填充及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材料。本研究的超细微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制备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批量生产等优点。

3. 水产经济动物繁殖与育种:本方向研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产动物,强调为国内、省内水生名特优新种类的种苗产业化服务,紧扣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持承担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和科技部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处于学科前沿领域,最终成果直接促进科技、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4. 植物功能基因和转基因植物:本研究目前正对我国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功能基因进行克隆研究,如花生和虎杖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以及马尾松银松素合酶基因。并进一步利用转基因技术,达到提高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或开发出可作为生产目标产物的转基因作物,从而直接以植物体(马铃薯、番茄、烟草和甘蔗)作为天然发酵罐大量生产目标产物。我校的发育生物学学科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中,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精神与团结协作的氛围,发展潜力大。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博士点的申报工作不重视;人才结构整体欠合理,体现在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方面; 仅有一位具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目前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量较少;实验室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陈旧落后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发育生物学学科的发展。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6:18:22 | 只看该作者
“发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历史、现状:“发酵工程”重点学科是由二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吴松刚教授和施巧琴教授于1985年创建的,它也是我国高等师范类大学所建立的第一个发酵工程类学科。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特别是“九五”期间,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内容,被列为福建省首期“211工程”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后,本学科确立了在全国知名的地位。目前本学科建成了以工业微生物育种(分子育种与诱变育种)、微生物酶工程、发酵代谢调控、生物大分子制备和海洋微藻异养化的研究技术平台。近十年来,先后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攻关、国家火炬高新技术、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福建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共三十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17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9项达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6项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获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金奖和1项联合国科技发明之星奖。“九五”重点攻关项目《新型酶制剂—碱性脂肪酶》通过国家A级验收,被确定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推广成果。
    本学科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着力于生物工程产业化,是福建省产学研先进学科。“九五”以来共发表论文320多篇,编写专著3部(科学出版社),授权专利6项;有12项技术先后转让上海江桥制药厂、上海星火制药厂、深圳绿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厂、内蒙古赤峰制药厂、福建麦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和福建天之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累计新增产值30多亿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学科已招收硕士研究生20届。
    学科带头人:黄建忠,教授,博士。198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1990年获浙江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至2003年留学日本广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育部工业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生物制药与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菌物学会工业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福建省现代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学科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微生物功能基因和工业酶制剂的研发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国家火炬高新技术、省重大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3项课题的研究。获国家发明金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2004年)和“福建省青年科技标兵”(1995年)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40多篇论文。黄建忠博士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国内建立了3个产学研基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6:18:31 | 只看该作者
研究方向的特色:本学科研究基础扎实、队伍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以下四个极具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1) 微生物酶工程:涉及产酶微生物菌种(尤其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酶生合成的代谢控制、酶的纯化与制备、酶的结构与功能、酶固定化、酶分子修饰与改造、酶基因的克隆以及酶的应用。主要酶种有:碱性脂肪酶、蛋白酶、碳链延长酶、碳链脱饱和酶、果胶酶和饲料复合酶等。
   (2) 工业微生物育种与功能基因:采用理化诱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基因等技术选育或改造菌种,提高活性物质的产量和改善品质。重点研究微生物脂肪酶、蛋白酶、葡聚糖酶、脱饱和酶和碳链延长酶的基因克隆表达以及定向改造。在国内外首次完成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基因cDNA和基因组DNA的克隆和全序列分析,并在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高效表达,实现了转基因技术生产碱性脂肪酶;完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菌Thraustochytrids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生物合成相关脱饱和酶和碳链延长酶基因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实现了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GLA的目标。
   (3) 发酵代谢过程的优化与控制:重点研究目标产物生物合成关键酶的代谢调控,以便实现目标产物的超量累积。目标产物涉及酶制剂(脂肪酶、蛋白酶、葡聚糖酶、碳链脱饱和酶和碳链延长酶)、抗生素(灰黄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等)以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4) 高经济价值微藻异养化发酵纯培养:重点研究高产虾青素、多糖和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高经济价值微藻异养化纯培养和育种。本学科在国内外首次利用雨生红球藻与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了深层培养融合子合成新一代抗氧剂的技术路线。
    发展前景:发酵工程是建立在细胞纯培养技术基础上,通过操纵遗传物质、调控细胞代谢关键酶和利用现代生物化工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及其相应的现代装备,实现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便获得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一门前沿生物高技术学科。它不仅涵盖细胞分离培养、高产突变体的诱变育种、关键酶的代谢调控、生物大分子纯化制备、目标产物的分子修饰、基因体外重组以及转基因工程菌与细胞株的高密度培养等一系列生物工程基础高新技术,而且可直接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其产业关联度涉及医药、农业、化工、轻工、食品及环保等,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与健康三大危机的锐利武器。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也是医药生物工程和农业生物工程实现产业化的桥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科发展总体思路: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际需要,并根据发酵工程学自身学科特点和本学科已有的优势,注重基础理论与产业化齐头并进,直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和福建师范大学建设“综合性、有特色、开放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服务。以人才建设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力争在3-5年在现有基础上,将发酵工程学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7#
发表于 2012-4-26 16:20:11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4-26 16:20:38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4-26 16:20:52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4-26 16:22:08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4-26 16:22:3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福建师范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30 01:41 , Processed in 0.0462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